最近在思考設計與價值之間的差異。 其實是從之前的父親生意因為客戶倒帳造成的連鎖性跳票,後續產生的一些現象去討論的。直接從物品本身的價值來思考,跳票後,廠商因為怕收不到後續的貨款→用貨品代替貨款。 這裡就有一點很有趣的狀況了,這些貨品本身的價值是?貨品本身有多少價值?這些價值是固定的嗎? 事實上,有趣的是後續的狀況,為了支付積欠的款項,工廠繼續運作,累積在資產負債表裡一直很難解決的庫存數字,沒錯就是庫存的金額,在這當下突然就變成了現金。 那些累積許久的庫存,在廠商的 "恐慌"下,突然變成了現金;這不得說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平時很難售出的庫存商品,突然變成現金,連業務都得費盡口舌都沒人想要付錢買的 "貨品",突然就這麼被廠商搬光,形成數字。
而另外的現象,就是生產設備,烤箱、冷凍庫、包裝機械、車輛,說真的,除了車輛仍然有貸款外 (簡單的說,車輛因為有貸款而有現金價值。),其他的設備反倒沒有了 "現金"的價值。 當時購置這些設備的金額都比幾台小貨車高,在這個情況下,卻比小貨車沒有價值;那當時購置的金額究竟能反映出這台設備的價值嗎? 亦或是說明了,設備本身的價值來自於人類的活動?
我從這些現象中有一點感悟,人類的活動才是創造價值的動力,雖然現代社會中已經習慣用金額數字來規範價值,但是人類只要還在活動,應該是說還有人類的前提下,人類的活動就必須是有價值的。 而這種價值,要用數字來對應或是規範嗎? 只能說是一種被規範的 "常識"。 當人類不斷的發展,並且破壞了過去構建的 "秩序",重新創造了下一個 "秩序",利用科技與商品來延續這個破壞創新的過程,主要是為了什麼? 以金融的角度來說,就是用貨幣生出更多的貨幣。 正因為深陷金融的遊戲中,這個社會必須生產更多的商品,然而當人類本身逐漸失去 "被利用的價值",例如:勞工。從勞動中解放的人類,有其價值嗎? 我並沒有要否定人類的本身,而是由金融構建的社會秩序中,人類的意義或者說是價值,會是什麼呢?
想要品嘗一杯咖啡的人,還是為了銷售一杯咖啡獲得金錢必須要有 "人",這件事的本質在咖啡設備的移轉中逐漸的討論中,因為疫情而有大量的店家與咖啡設備頂讓出售,而這些設備本身的價值是?元,是用當時購入的價格計算或是用當下的價值計算?中古商低價購入了二手設備,再用較高的價格賣出,這之間的價差來自於? 中古設備商的販售價格會反映當時購入的狀況與後續的維護保養、持有時間的成本嗎? ※車輛在社會中的保值程度就比較高了,法律上屬於動產。
我鼓勵大家試著自己烘焙咖啡豆,雖然從金錢上來看,自己烘焙雖然需要花費時間學習技術,也不見得會烘的比專業的烘豆師好,成本也比較高。 但是藉由自己動手烘焙咖啡豆跟自己動手做任何事都一樣,因為自己動手,就比較難討論時薪、成本,反倒可以享受當下動手的樂趣,我認為這是有價值的。 我希望 "自己動手"這一點是有價值,應該是說能夠有其價值,不單單是金融上的價值,而是人類的行為能夠有被自己或是他人認同的價值。 將所有的事情都交給專業人士做,只要付出金錢就可以了,金融社會中,人類是這樣去分工的,但是人心的活動真的可以這樣分工嗎? 目前我還算是幸運,藉由設計製造烘豆機能慢慢償還父母親的債務還能維持一點家庭生活,但是之後呢? 製造更多的烘豆機嗎? 還是讓更多的人能藉由 "自己動手"來獲得自己的價值? 這值得思考。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