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開發的反思

5月 05, 2015


個人對於機械開發製作僅從興趣出發,主要因為工廠的機械老舊出問題,偏遠地區叫工維修不易,為了時間緊急,只好被迫下場,多是與機械廠商配合遠端維修(就是先把料寄到工廠,接下來廠商一邊電話指導,我一邊操作)。 久而久之,對於食品機械的一些零件稍稍有概念,加上網路的便利,慢慢形成自己開發的概念。

如果有買過食品機械的經驗,通常會發現,買了不合用的機率非常大,畢竟食品機械的功能主要是由使用者提出功能,機械廠設計製作,然而現有的食品機械主要因應市場上已經有的食品加工流程。食品製作百百種,即使花了時間做事前功課,真正試車時問題還是不少。 由此逐漸形成,買二手機械再修改的概念。 台灣的食品機械有個優點,由於精密度與平衡感並非如日本設計的機器專業功能強大,主因是為了面向更多的場合,意即一臺機器可以操作的項目更多(萬能機),相對的穩定耐用度降低,而修改添加功能卻也是常有之事。所以再修改的成功率居然較高。 為了添加功能,除了口語溝通,買零件更是常有的事,所以零件不合的狀況更是常見。 只好考慮自行繪圖,也因此從手繪→Photoshop→Sketchup→solidworks,似乎也成了一個必經的過程。

繪圖的過程也建立起一些概念,像是直角的實際製作問題,鎖孔的空間,不鏽鋼的厚度與螺孔的孔徑關係等等,深深體會了活用繪圖軟體可以省下事後多少工....... 前提是繪圖人員要夠厲害。 如果牽扯到人機介面的話就更頭痛了.......這部分不提。 重點是,因為是獨立開發,如果沒有相關的知識: 1.不鏽鋼的強度 2.針閥的口徑 3.瓦斯噴嘴的口徑 4.瓦斯燃燒器的燃燒效率 5.瓦斯閥壓力 6.溫度控制器的操作 7.馬達控制與扭力 8.抽風扇的瓦數 9............太多後面不想寫了 其實這些知識要感謝台灣的廠商不厭其煩(因為我實在太煩人了)的經驗傳授與提供資料,然而這些過程都是建立在 "量產"的預期心理上。

台灣的中小企業對於研發的過程其實仍抱著一種恐懼的心態,由於付出可能無法回收的狀況使得傳統企業對於研發無法投入太多,這也形成台灣代工廠的蓬勃發展。 於是一但提出研發的案子,通常見到得是個人的努力,至於工廠的協助,只能看運氣了。 可能的因素是一般工廠的需求是量產製作,對於少量的研發製作通常沒太多興趣。 然而資訊因為網路的流通,個人認為研發的流程會從團體合作逐漸轉向個人主導的離散式合作模式。

前提是資金的籌備。 似乎又回到原點了.....


本文章同時刊載自:


8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