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小型工作室的工廠化

 對於工廠,首先必須先認知,是一個專門處理某個製程或是更多製程的場域。如果睡覺也算一個製程的話,那床就是一個專門用來睡覺的工廠...XD


工廠由於需要大量的設備來處理大量的物料,物料的存放與動線,而設備所需的能源、產生的噪音,則以一個專門的空間來處理。製程有簡單也有複雜,需要的空間有大有小,有的需要很多人的參與,有的則需大型設備參與。例如鄉鎮內多會有一家鐵匠,專門製作刀具等等,裡面的設備比人多,這也就是個小小的工廠。


烘豆工作室呢?相比專門大量烘焙咖啡的工廠產量低,人數少,僅專門烘焙咖啡豆,這就類似成衣廠與專業訂製西服的差異了。


設備的小型化更讓工作室逐漸趨向完整的小型工廠了,甚至無法稱為工廠,因為設立工廠需要特定以上人數、廠房面積、電力熱量等等。所以一個人在小房間內烘豆到底能不能算是工廠,就經濟部的工廠管理輔導法內容而言,如果工作空間未達50平方公尺(15坪左右)、設備功率2.25千瓦,則"可能"符合免辦理工廠登記的條件。「需符合食品安全規範,限於現場即食販售,不適合大量供應外部市場(超市、量販等通路)。」


則以1.5kg的瓦斯烘豆機,電力200W,燃燒量1800W,四坪的工作空間,一個人工作而言,需要工廠登記嗎?大概率是不用的。但是加了4kW冷氣的冷氣的話...說真的,一~二人工作室需要工廠登記嗎?前提是販售的範圍。

如果都在工作室附近販售,同地製作販售的前店後廠模式,則多認定為餐飲業。當然以作大的角度來看,是先作商業登記,即行號或公司,然後加入食品業者登錄,再加上產品責任險。

至於未來會不會繼續擴大經營,當然也得看實際的狀況了,當達到有點量的烘焙時 (每周達到80kg以上),則建議採用7~10kg以上的烘豆機,就實際而言,單月營業額未達10萬元,勞務未達5萬元者,無需課徵營業稅。所以代烘沒有達到五萬元的收入的話 (假設1kg單鍋150元,每個月要烘333鍋以上,等於每天得烘個10鍋以上。)。


但是工作室的工廠化大概是無法避免的趨勢,因為人力的不足逐漸由小型設備取代,定量分裝包裝機、去石機、色選機等等。這大概也是未來可見的發展吧。


大麵包廠的麵包便宜,但巷口的麵包店還有點人情味,連人情味都沒了的話,未免也太空虛了。

咖啡店還是多點好。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廢言_關於烘焙的流程,從橡膠態玻璃態思考。

先從生豆吸熱的本質來討論,有兩個原則: 1.生豆的吸熱最有效率的階段是150°C前。因為生豆溫度低,烘豆機給予的高溫相對於低溫的生豆,溫差最大,所以熱能的轉移最有效率。 2.生豆轉白後,形成所謂的橡膠態,這階段由於橡膠態的特性,熱量的移動變緩慢→RoR自然降低。 ...

 
 
 
烘豆機保溫

討論到烘豆機保溫。 烘豆機通常會有一層保溫,從內到外分別是烘焙桶→內隔板→保溫棉→外飾板。 保溫層有厚有薄,影響的是烘焙時散熱的速度,越厚散熱越慢。 外飾板的溫度來自於烘豆機前後面板的傳導熱,所以前後面板的厚度影響烘豆時的保溫,尤其是正面板,正面板越厚,保溫越好。...

 
 
 
Speciality Coffee Roaster _A

關於 Speciality Coffee在商業上的經營,無論是台灣或是日本,都盡可能的在追求更美味的風味的咖啡、並為這些咖啡建立了一整套的評鑑制度;而在這制度中獲得高分的生豆,莊園或公司經由拍賣等商業模式來獲得更高的收益,烘豆師烘焙這些生豆,表現出特有的香氣、風味,並藉由各...

 
 
 

留言


© 2022 by 珈琲狂時代 Fustaer Coffee Roaster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