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烘焙前脫水階段的一個難題
先把咖啡烘焙的一爆前分為四個階段:A:入豆→回溫點→100°CB:100°C→130°CC:130°C→150°CD:150°C→一爆前 通常會認為A、B、C是脫水的階段,甚至也會有人認為A、B、C、D都是脫水的階段( 反正進入一爆前都算脫水?)。...
SOLIDER TSAI
2024年3月22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烘焙手法的大致分類
談到烘焙手法,其實流派很多,大多數烘豆的人,主要會依照最早採用的的烘焙手法去延伸。 一開始烘豆,如果是自學的話,容易受到眾多繁雜資訊的影響,每種說法好像都對也都不對,主要的原因當然是: 一、機器的不同 二、對烘焙的認知不同...
SOLIDER TSAI
2023年8月22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2023_問答_1
2023年的問答: 首先,先確認抽風的強度,其實直火因為烘焙桶的入風孔面積大於抽風的排風口,相較於半熱風烘焙桶的入風孔面積幾近抽風的排風口面積,最大的不同是抽風壓力的強度顯示。 以直火來說,抽風的壓力需要大於半熱風桶甚多,才能維持相對的抽風壓力數值。...
SOLIDER TSAI
2023年7月20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影響入豆溫的因素
通常半熱風烘豆機的入豆溫都會位於正面板的中心偏左下角或偏右下角,端看烘焙桶的旋轉方向,烘焙桶順時針轉動時,生豆會聚集於正面板的左邊,所以溫度針會設置在正面板的中心偏左下角:反之亦然。 溫度針的選用來說,一般採用K-Type規格,價格便宜的同時,K-Type的量測值為...
SOLIDER TSAI
2023年5月5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風量與空燃比
製作全熱風烘豆機後,有趣的事情是重新討論總風量與空燃比的問題。 之前有試著討論烘焙過程中的總抽風量的角度,利用總風量的概念來試著操作風門。而採用全熱風機時,總風量會多於實際烘焙需求的風量,因為大多的全熱風機 ( 浮風式、流床式)...
SOLIDER TSAI
2023年4月12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烘焙曲線與手法之間~~
自從Artisan被大量使用在烘焙咖啡的溫度紀錄上時,溫度累積所繪製的曲線圖就變得可以被討論了。 這是什麼道理呢?因為利用網路之間討論烘焙咖啡通常會因為無法喝到對方的咖啡而有更多無法討論的基礎,至少曲線雙方都能看得到,喝不到、看個曲線一起聊聊總是不錯的。...
SOLIDER TSAI
2023年4月5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新世代的烘豆節奏與舊世代的差異?
烘焙好的咖啡豆終究是讓人品嘗的! 我還記得國中時期,外燴喜宴開始出現了生魚片冷盤,當時我覺得魚肉沒煮熟怎麼能吃?在好奇心下試著嘗了一口,說真的心理壓力大於實際入口的美味,是說那年紀的小孩都沒吃過生魚片的前提下,最好是能吃得出美味與否。...
SOLIDER TSAI
2023年3月12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杯測的一些想法
早期我對杯測主要抱持著有機會就測,沒機會就算了的心態。 主因是能挑的豆子並不多,既然能挑的不多,重點就會放在烘焙上的調整。 但是現在的生豆種類真的是太多,也許是市場上因應消費者的需求本來就有這麼多種,現在才陸陸續續進入台灣市場;或是被台灣進口商要求要多一點種類?這點不得而知...
SOLIDER TSAI
2023年3月9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烘焙的目的
早安,咖啡店的經營仍然相當不錯吧! 自從你自己開始烘焙咖啡並販售,有沒有在這段時間內獲得客人的迴響與對自己在烘焙上的疑問呢? 這樣的烘焙方式客人會喜歡嗎? 如果曲線上表現不佳,這一鍋的風味就會變差嗎? 快烘感覺上沒有想像中的好控制? 慢烘的豆子也不難喝?...
SOLIDER TSAI
2022年9月7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鍋體對風味的差別?
在現行主要的滾桶式烘豆機上,烘焙桶的形式,除了攪拌葉片的設計外,鍋體本身的材質與開孔與否也是經常討論的重點。 先不討論攪拌葉片的功能,從烘焙桶上的開孔與否來討論的話,半熱風與半直火之間的差異能就簡單幾句話說明清楚嗎? 就我的角度來說,很困難。 先定義討論的基礎:...
SOLIDER TSAI
2022年9月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關於藝妓烘焙的一些心得
這兩天被客戶問到藝妓怎麼烘時,首先回問的就是:「哪裡的藝妓?」 現在藝妓因為大量傳播,呈現到處開花的狀況,但是實際上重起來有一定量與品質的,大概還是以巴拿馬為主。 當然也有其他地區的藝妓,但是很明顯的會有風土的差異,就咖啡的多樣性來說,也算是在當地紮根了。...
SOLIDER TSAI
2022年9月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負壓與正壓
早期採用直火烘焙的烘豆機設計上來說,主要採用機械風門。 機械風門在固定的抽風狀態下,抽壓與抽量隨著改變封門大小並非線性改變,這一點利用水管來做測試可以得到相同的觀念。 機械風門的優點,在於入豆到150度C之間可以利用調小風門來累積烘焙室內的壓力,形成相對於外界的正壓,通常會...
SOLIDER TSAI
2022年9月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風門的概念
先從風門的部分探討,亞洲的烘豆機設計與歐洲的不同,歐洲對於風門的使用不如亞洲這麼注重,所以烘焙過程操作風門的頻率不高,甚至風門都是固定,從風門的調整來看烘焙手法的不同,這是最重要的部分。 有效的風門是什麼? 從現象分: 1.可以抽出銀皮 2.排出烘焙過程的氣體...
SOLIDER TSAI
2022年9月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社大_自家焙煎咖啡基礎_線上課程資料_烘焙度
社大_自家焙煎咖啡基礎_線上課程資料_烘焙度 烘焙咖啡的過程中,對於何時該下豆,每個烘豆師都有自己的看法,然而對於何時下豆的描述或是烘焙度的描述,則是烘焙者溝通飲用者的一種有效方式。 語言的作用是形成讓雙方可以溝通的平台,烘焙度的表示則基於烘焙者要表達該批烘焙咖啡豆的烘焙狀...
SOLIDER TSAI
2022年9月7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快烘的狀況
所謂的快烘,大概是相對於慢烘。 那所謂的慢烘的定義指的是烘焙時間較長嗎? 單就字面上的意思可能可以界定為相同的烘焙度,但是不同的烘焙時間,較長的烘焙時間為慢烘,較短的烘焙時間為快烘,那所謂的較長、較短,總得有個分界點吧?...
SOLIDER TSAI
2022年9月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烘焙的取捨
在近來名目更加繁雜的各種處理法與咖啡生豆中,烘豆師試這在這場生豆商的饗宴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烘焙出各自的風味! 所謂烘焙出各自的風味,真的能烘出來嗎? 這一點我是存疑的,因為風味的表現並沒有標準答案,杯測風味就是烘豆師應該表現的風味嗎?...
SOLIDER TSAI
2022年9月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烘焙曲線上的一些狀況
跟業務聊天,談到 Scott Rao 提出的烘焙曲線,就英文閱讀層面來說,我是很薄弱的,但是經由業務的提醒與翻譯,多少有一些看法。 在經由大量的測試烘焙來說,採用自己設計的DIY010 (某個合作時期稱CRAFT_12,現已改回DIY010),側火的系統本來就是高熱風比的設...
SOLIDER TSAI
2022年9月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藉由 "自己烘焙咖啡豆"這件事情找到的價值
最近在思考設計與價值之間的差異。 其實是從之前的父親生意因為客戶倒帳造成的連鎖性跳票,後續產生的一些現象去討論的。直接從物品本身的價值來思考,跳票後,廠商因為怕收不到後續的貨款→用貨品代替貨款。 這裡就有一點很有趣的狀況了,這些貨品本身的價值是?貨品本身有多少價值?這些價值...
SOLIDER TSAI
2022年9月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烘焙初期給予較大的火力
關於"初期給予較大的火力,一般有兩種看法。 一是認為初期大火會造成生豆表面加熱過快,豆芯的吸熱在130度C後水分的釋出會明顯的減緩,豆芯的吸熱速度遠低於豆表,豆表的高溫會形成一個類似保溫膜,部分的水無法在150度C後排出,一爆後這些水在豆芯形成過多的焦糖化,導致有明顯的苦味...
SOLIDER TSAI
2022年9月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排風量、風門、烘焙的過程
這幾天剛好同時都有人問到這個問題,也因此仔細思考了一下。 關於風門的作用,基本上我會認定主要的功能是排煙與收集銀皮。 因為早期烘豆機的馬達成本問題,致使較大台的烘豆機選用馬達上的單一,所以一顆馬達同時帶動烘焙桶、冷卻盤、風機等等,風機的轉速就無法任意改動的前提下,採用風門來...
SOLIDER TSAI
2022年9月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