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風量與空燃比

製作全熱風烘豆機後,有趣的事情是重新討論總風量與空燃比的問題。


之前有試著討論烘焙過程中的總抽風量的角度,利用總風量的概念來試著操作風門。而採用全熱風機時,總風量會多於實際烘焙需求的風量,因為大多的全熱風機 ( 浮風式、流床式) 採用的是正壓式烘焙,烘焙桶內的壓力較大,利用風量去攪拌生豆,正常狀況下,固定時間內的總風量都是不變的,但對應的生豆量不同,風味就會大相逕庭,這樣想來,全熱風機實際上是相當穩定的烘焙設備,只是對應的生豆量也必須穩定。要改變烘焙的風味,在烘焙時間對應總風量的前提下,改變入風溫度的梯度,調整咖啡豆表的發展程度;因此可以推導出: 1.烘焙總時間→總風量 2.烘焙總時間→一爆前的階段+一爆後的發展階段 3.調整入風溫→延長或縮短一爆前的階段+延長或縮短一爆後的發展階段 其實就是討論在總烘焙時間內,提高入風溫來縮短進入一爆的時間,同時也必須延長一爆到下豆的時間,這兩個時間的加總需等於總烘焙時間;反之降低入風溫延長進入一爆的時間,相對的一爆到下豆的時間縮短。這兩種風味的表現上就會有差異。


上述以流床式或浮風式的全熱風機,最大的優點就是穩定,但相對的要烘焙較少量的生豆,就變得相對不穩定了。這其實反映在全熱風機主要屬於烘焙工廠採用的設備來看,穩定有效的生產是重點。


而以噴火龍的滾筒式全熱風烘豆機,桶內的壓力基本上是屬於負壓,因為抽風量大於入風量,會在烘焙桶內形成一定的負壓,做為高溫熱交換的入風口距離生豆較近,熱損失低,對於生豆的加熱與發展都有明顯的效果。 利用風門調整烘焙桶內的負壓,同時微調瓦斯熱源的空燃比,在烘焙過程中,算是同時調整壓力與熱風的溫度,因為入風口較小,總排風量也較低,由於採負壓烘焙,烘焙豆量的多寡就比較能調整了,但是烘焙節奏必須較快。 失重率較高也跟總烘焙時間相關,考慮到負壓烘焙的失重率較高,總烘焙時間就必須較短,屬於快節奏的烘焙方式。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廢言_關於烘焙的流程,從橡膠態玻璃態思考。

先從生豆吸熱的本質來討論,有兩個原則: 1.生豆的吸熱最有效率的階段是150°C前。因為生豆溫度低,烘豆機給予的高溫相對於低溫的生豆,溫差最大,所以熱能的轉移最有效率。 2.生豆轉白後,形成所謂的橡膠態,這階段由於橡膠態的特性,熱量的移動變緩慢→RoR自然降低。 ...

 
 
 
烘豆機保溫

討論到烘豆機保溫。 烘豆機通常會有一層保溫,從內到外分別是烘焙桶→內隔板→保溫棉→外飾板。 保溫層有厚有薄,影響的是烘焙時散熱的速度,越厚散熱越慢。 外飾板的溫度來自於烘豆機前後面板的傳導熱,所以前後面板的厚度影響烘豆時的保溫,尤其是正面板,正面板越厚,保溫越好。...

 
 
 
混豆烘焙

混合生豆烘焙,目的主要是為了 1.對應特定的沖煮方式 2.穩定風味 3.降低成本 烘焙上常出現的問題是,生豆的大小含水量不均,如何調整烘焙手法來達成上述目的? 1.對應特定的沖煮方式→確認大概的烘焙度 2.穩定風味→微調烘焙度 3.降低成本→選擇穩定的供貨來源...

 
 
 

留言


© 2022 by 珈琲狂時代 Fustaer Coffee Roaster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