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關於烘焙桶的形式,個人的看法.....

這裡對於DIY003的問卷中,烘焙桶型式的一些解釋,這些看法不一定正確,為個人設計時的主要想法。

ree

1.半熱風鍋:這裡所謂的半熱風鍋,以火焰(家用瓦斯爐小火)的最高點距離桶身還有5cm的距離為設定來敘述,由於不鏽鋼鍋表面無孔洞,接觸熱源後維持在鍋體的溫度較高,所以接觸熱較高。該類的烘焙核心設定為:較穩定的鍋體熱度維持烘焙初期下豆的溫度劇烈變化,並以控制風門調整熱風在每個階段的比例。優點是烘焙的範圍較廣,風味與香氣的表現較為平衡。無論是淺烘焙表現香氣的手法或是義式綜合豆的中深焙都適合。火力離鍋太近與太強容易有燒焦的狀況出現,這部份可以透過火源的火焰小面積較大來作改善;操作上的部分相對的反應較慢,需要預先設定烘焙手法。


2.半直火鍋:這裡所謂的半直火鍋,表面具有部分孔洞,以家用瓦斯爐小火的最高點距離桶身有3~5cm的距離為設定來敘述,不鏽鋼雖然散熱吸熱較鑄鐵緩慢,但是相較於鑄鐵鍋的厚度,實際使用的不鏽鋼鍋普遍較薄,所以傳導熱的速度就變得較為迅速;由於表面有些許孔洞,火焰可以較為接近桶身,好處是高溫時鍋表不會造成區域的塊狀高溫,烘焙時的控制可以較為迅速;但是銀皮仍會掉落,所以抽風調整不好時會有煙燻味出現。烘焙時可以積極調整火力來控制香氣的表現,相較於半熱風鍋的控制,明顯的反應稍快,火源的火焰的集中與否都可以烘焙的不錯,香氣的部份需要經驗控制,具備較強的口感。


3.直火鍋:傳統的直火鍋普遍採用二種設置:較小的軟火靠近烘焙桶、較強的火焰遠離烘焙桶(火焰尖端距離烘焙桶5~10cm);因為表面孔洞多,熱風全部依靠桶壁表面的孔洞流動,仔細思考就會發現接觸熱能夠影響的比例較熱風少,使用風門調整時的效果並不明顯,因為抽力不強,銀皮掉落明顯,除了烘焙時易起火外,煙燻味也很容易產生,連續烘焙時需要注意銀皮的狀況,避免引起火災。以較溫和的熱風烘焙,一般烘焙時間會偏久,前段下豆的溫度與初期升溫的火力控制得當就可以得到不錯的風味;香氣較為強烈,如何把煙燻味的問題去除是主要的課題。


4.非常徹底的直火鍋:連底板都改為沖孔網,這需要更強的抽風與面積更廣的火力來烘焙,可以依靠風門來調整火力,火力調整不佳容易造成烘焙過快、表面出油的狀況。不建議一般使用者使用。

ree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廢言_關於烘焙的流程,從橡膠態玻璃態思考。

先從生豆吸熱的本質來討論,有兩個原則: 1.生豆的吸熱最有效率的階段是150°C前。因為生豆溫度低,烘豆機給予的高溫相對於低溫的生豆,溫差最大,所以熱能的轉移最有效率。 2.生豆轉白後,形成所謂的橡膠態,這階段由於橡膠態的特性,熱量的移動變緩慢→RoR自然降低。 ...

 
 
 
烘豆機保溫

討論到烘豆機保溫。 烘豆機通常會有一層保溫,從內到外分別是烘焙桶→內隔板→保溫棉→外飾板。 保溫層有厚有薄,影響的是烘焙時散熱的速度,越厚散熱越慢。 外飾板的溫度來自於烘豆機前後面板的傳導熱,所以前後面板的厚度影響烘豆時的保溫,尤其是正面板,正面板越厚,保溫越好。...

 
 
 
混豆烘焙

混合生豆烘焙,目的主要是為了 1.對應特定的沖煮方式 2.穩定風味 3.降低成本 烘焙上常出現的問題是,生豆的大小含水量不均,如何調整烘焙手法來達成上述目的? 1.對應特定的沖煮方式→確認大概的烘焙度 2.穩定風味→微調烘焙度 3.降低成本→選擇穩定的供貨來源...

 
 
 

留言


© 2022 by 珈琲狂時代 Fustaer Coffee Roasters

bottom of page